同期文章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腰椎硬膜外脓肿的鉴别诊断
- [作 者]:马起腾 曹春燕 洪秀娟
- [主 题 词]:布鲁氏菌病|硬膜外脓肿|腰椎
- 报道1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腰椎硬膜外脓肿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情况及治疗。布鲁氏菌病腰椎硬膜外脓肿可以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上海市深入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
- [主 题 词]:安全生产月|安委办|安全文化氛围|宣传教育工作|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提升安全|政府部门监管|公益宣传|宣传咨询
- 2014年6月是第1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生产万里行"的通知》(安委办〔2014〕7号)要求,以及上海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安全文化氛围,2014年6月,上海市和全国同步开展"安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汶川大地震灾后基层心理援助体系的构建
- [作 者]:姚志林 李艳丽
- [主 题 词]:灾后|心理援助|体系构建
- 汶川大地震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心理援助在灾后恢复心理健康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应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和心理援助专业人员协作配合的长效机制,加强心理援助队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在纵向和横向、从点到面的心理救助服务网络等。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铜锌催化剂生产压片工序粉尘治理探讨
- [作 者]:李制琼
- [主 题 词]:铜锌催化剂|压片工序|粉尘|防尘措施|预期效果
-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为了探讨粉尘防治的有效治理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预防和控制尘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以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的铜锌催化剂生产中压片工序为例,对其粉尘来源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几种简单治理方案,并对治理效果进行了阐述。通过简单治理方案,可以知粉尘治理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某高岭土加工企业粉尘控制效果评价
- [作 者]:卢建国 朱春兰 许振国 胡雪松
- [主 题 词]:高岭土|粉尘|控制效果|尘肺病
- 目的对某高岭土加工企业粉尘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为同类企业的粉尘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茂名市某高岭土加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对治理前后车间粉尘浓度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治理前后车间粉尘浓度平均浓度由21.4 mg/m3下降至2.4 mg/m3,下降率88.8%,治理前后的粉尘浓度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9,P0.05)。结论该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后粉尘控制效果明显,但仍需尽量密闭尘源,防止二次扬尘。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某化工公司碳四综合利用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作 者]:张丽 张晓欧
- [主 题 词]:碳四|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目的对某化工公司碳四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补充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甲醇、丁烯、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噪声、高温等。各检测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有效,但在相关措施和管理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大连市某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调查
- [作 者]:李振雪 毕海侠 马雪松
- [主 题 词]:危险废物处理|职业病危害|焚烧车间|苯系物|职业健康
- 目的了解大连市某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扩建项目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接害人员体检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该项目运行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铅、锌、铜、镍、镉、铬、砷、汞、硫酸、盐酸、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氟化合物、氰化合物、苯系混合溶剂、有机醇类、有机酮类、有机脂类、三氯乙烯、臭氧、二噁英、非甲烷总烃、氢氧化物等25种化学毒物,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活性炭粉尘、其他粉尘等4种粉尘,以及噪声、高温、局部振动、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5种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三种毒物超标、1个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1个作业点噪声强度超标、局部振动检测结果超标,工频电场、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均合格。主要接触苯系物10名人员中,有5人体检发现白细胞偏低。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毒物岗位。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除改进工艺外,应加强个人防护和严格制度化管理。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2011—2013年鹤壁市煤粉尘接触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 [作 者]:王焕珍
- [主 题 词]:煤粉尘|疑似尘肺|煤炭行业
- 目的统计分析煤粉尘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分布特点,为其职业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鹤壁市2011—2013年职业健康体检中的4 938名煤粉尘工人的体检结果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煤粉尘工作从业人员参检率为96.65%,各检测项目异常1198例,异常检出率为24.26%,其中疑似尘肺占8.87%,职业禁忌证占5.70%,心电图异常占3.93%,血压异常占3.79%,实验室结果异常占1.98%;体检异常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疑似尘肺检出率随着工龄及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掘进工的疑似尘肺检出率最高,为10.48%;不同工种的疑似尘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P0.05)。结论我们应重视煤粉尘工人的职业健康,疑似尘肺病患者应立即停止接触煤粉尘,积极进行治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933例涉锰企业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 [作 者]:江蓓 梁启荣 黄洪波
- [主 题 词]:锰暴露|尿锰|血液损害|神经系统|血小板计数|生物标志物
- 目的探讨锰暴露对人体血液及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并分析尿锰作为机体损害效应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对广西靖西县12家涉锰企业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接害工龄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尿锰与各系统损害效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次调查共包含933例涉锰作业工人。男性收缩压、舒张压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χ2=15.26、8.63,P0.01);女性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及尿锰含量异常率高于男性(χ2=7.58、5.49、22.79,P0.05或0.01);女性神经症状检出率是男性的12倍(χ2=27.15,P0.01)。男性血小板含量异常检出率随接害工龄增加而增加(r=0.32,P0.05);男女两性尿锰异常检出率与接害工龄均不相关(男:r=-0.24,P=0.60;女:r=0.20,P=0.80)。尿锰含量与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均无统计学关联,不同尿锰组间神经症状检出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锰暴露后对神经系统损害及铁代谢的影响在男女两性间可能存在差异,长期锰暴露对男性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尿锰并不能反映体内锰的蓄积,且不能作为机体损害的效应标志物。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铅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作 者]:饶子龙 李德新 马学驯
- [主 题 词]:铅|心血管系统|心电图|血铅|铅烟浓度
- 目的探讨铅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烧结厂作业场所铅烟浓度进行检测,将作业工人与不接触有毒有害工人的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工作场所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021 mg/m3;237名作业工人体内血铅平均浓度为(85.85±7.54)μg/L,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40岁以下组差异尤其明显,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节律改变、传导阻滞。结论长期低浓度接触铅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