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文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木心的文学创作观论析
- [作 者]:刘平平
- [主 题 词]:木心|文学创作观|全球性|古典化
- 作为新移民海归作家之一,木心在文学思想层面,自觉地站到全人类的立场,去关注文学关照人性。作为从五四过渡到当代的作家,木心的文学语言依旧保留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特点,并尝试以赋、俳句、诗歌等多种传统文学形式结构散文,创造出既保留古典文学特点又富于现代意味的文学样式。同时,木心坚持个人主义的创作立场,在取得文学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文本典故的过多运用,主观化观念化严重的现象,也增加了读者理解文本的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本的传播和接受。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英译散文《渐》的审美重构探析
- [作 者]:秦振燕
- [主 题 词]:散文翻译|翻译美学|审美重构
-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商学院概况
- [作 者]:杜漪
- [主 题 词]:二级学院|师范学院|高级职称|教职工|教师|博士|硕士|学历
- 商学院是绵阳师范学院下属的一个二级学院,始建于1993年。现有专任教师近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余人,博士8人,硕士27人;高级职称教师约占教职工总数的68%,硕士(博士)学历约占教职工总数的90%。基本形成了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的师资团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关于“魂”的言说及其隐喻——解读苏童小说《黄雀记》
- [作 者]:杜真真
- [主 题 词]:《黄雀记》|失魂|历史|人性困境|经济时代
- 苏童小说《黄雀记》通过主体故事情节的设定,借助于文本中祖父的失魂书写了关于历史与传统的思考;借助保润的失魂诠释了青春期少年性欲觉醒后的迷失;柳生的失魂呈现了陷入人性困境中的宿命与偶然带来的悲剧;白小姐的失魂浮现了复杂的经济社会里个体被金钱奴役的现象。至此,"失魂"隐喻了作家对社会和个体的思考。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全面小康文化教育对标分析——基于甘肃省与全国目标差距的比较
- [作 者]:田万慧; 吕剑平
- [主 题 词]:全面小康|文化教育|对标分析|甘肃省
- 在分析甘肃省小康文化教育总体实现程度的基础上,将其与全国同类指标进行比较,发现甘肃省文化教育实现程度总体体现出提高的势头,但提升速度较慢,与全国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任务极其艰巨,论文从政策、智力、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一样的“无我”,不一样的“诗境”——“无我之境”类型探析
- [作 者]:王珊珊
- [主 题 词]:无我之境|化境|画境|物我情契|深情冷眼
- 对于"无我之境"的渊源及内涵,学界已有许多精到的点评和分析,但对于其类型却至今无人涉足。笔者认为,"无我之境"其实有类型的不同,本文拟结合陶(陶渊明)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谢(谢灵运)诗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对"无我之境"的类型作初步探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从当代知识观发展看教学评价改革
- [作 者]:吴小叶
- [主 题 词]:知识性质|知识类型|知识形态|教学评价|改革
- 当代知识观主要在知识性质、知识类型与知识形态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这对教学评价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评价目标由事先预设走向动态生成,重知识的积累走向重人生意义的提升;评价主客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统一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由重定量评价走向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且更重视定性评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半是人生半是戏——论阿袁的小说创作
- [作 者]:陶虹飞
- [主 题 词]:阿袁|女性|欲望|镜城|“第二性”
- 江西新写实主义女作家阿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跻身文坛,进入不惑之年的她以对女性暮春悲凉的深刻洞察和感受,凄迷地诉说了一个个在爱情和婚姻的漩涡中打转的女性的故事,不管是学院派的知识女性还是小城镇的青年女子,在作家冷眼搭建的戏台上,演绎了一段段悲情人生。在男性主权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女性所谓自我解放的革命只不过成为一场欲望的悲剧;在男男女女围筑成的"镜城"中,女性在围困中的突破只能是徒劳;在作家放大的"第二性"的叙事安排下,女性的命运注定是悲哀。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论戊戌变法时期晚清政府形象建构的历史教训及其当代启示
- [作 者]:阳海燕
- [主 题 词]:戊戌变法|政府形象|历史教训|当代启示
- 晚晴政府在戊戌变法时期,漠视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和政府形象建构,在传媒领域既无物质基础,又乏制度架构,更无权威话语,失去了话语主动权。当代中国要吸取历史教训:在媒介格局上,强化党媒和党的新闻队伍建设;在信息监控上,推行"以法治媒";信息内容上,建构代表先进文化的权威话语,以实现党和政府的传媒领导权,建构良好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