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文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抽象人性论基础——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
- [作 者]:吕敬美
- [主 题 词]:青年马克思|人的本质|异化劳动
-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阐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命题。正是基于此,他试图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其克服来论证整个社会历史,从而把社会历史把握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异化劳动理论以人的固有本质为预设前提,这使得"人性的异化和复归"既具有理论思辨的特点,也具有浪漫幻想的痕迹。从根本而言,马克思的理论预设仍然滑入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窠臼,而这个问题在他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和政治经济学分析之后才得以最终克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典型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实施途径——关于湖北科技学院典型教育...
- [作 者]:吴乐盈
- [主 题 词]:高校思政工作|典型教育|先进典型|实施途径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所在。如何进一步紧贴实际抓好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是党务工作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湖北科技学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辐射作用与引路作用,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通过实施典型教育,不仅为学生"点亮了理想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同时也用青春的榜样激活了学校文化育人的感召力,成为湖北科技学院一个响当当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论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法定性——基于刑法学本体之解释论的立场
- [作 者]:夏朗
- [主 题 词]:艾滋病|故意传播|传播性病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
- 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法定性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争议。2017年7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行为认定为传播性病罪。但是,艾滋病并不属于相关行政法规所界定的性病类型,并且与梅毒、淋病的危害及特点也不相当,因此传播性病罪中的"严重性病"不应包括艾滋病在内,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不宜认定为传播性病罪。基于艾滋病自身的特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一般也不宜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应成立故意伤害罪,当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时,亦有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许渊冲古诗词英译的空间审美再现
- [作 者]:胡玉明; 江龙惠子
- [主 题 词]:许渊冲|古诗词|空间
- 从空间视角研究许渊冲古诗词英译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空间表达和英文译本的分析,以及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从"空间方位提示"、"意象空间链接"、"实景和心境的空间转换"和"客观物象的空间表征"这四个方面切入,探讨许渊冲译诗对中国古典诗词审美空间的再现和重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英法语音研究
- [作 者]:张静
- [主 题 词]:语音|语言类型|汉语|英语|法语|比较
- 语音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的法语学习者基本上都具有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在法语语音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母语汉语和外语英语的影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分析比较汉、英、法三种语言在元音、辅音上的共性,指出其语音间的差异和易混淆之处,可以帮助法语初学者快速掌握正确的法语读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业态创新研究
- [作 者]:董美友; 邓春慧
- [主 题 词]:农村零售业|零售业态|业态创新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消费比例中农村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农村产业的良好发展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零售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形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不可小觑。随着农村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各大城市之间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农村商业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于是农村零售业便成为各大零售企业的首要争夺目标。农村零售业的振兴关系到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农民阶层的发展。农村零售业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我们可以透过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来把握农村经济的脉络。本文通过对农村零售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刨析农村零售业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挖掘了农村零售业发展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和优势,最终提出了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对策。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关于“共享经济”与“零边际成本社会”的思考——读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
- [作 者]:王龙君
- [主 题 词]: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共享经济|物联网
- 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勾画了未来世界经济将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连接到物联网上,降低边际成本,改变价值链,形成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人类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即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共享经济生活,最终达到一个新文明时代。里夫金"共享经济"和"零边际成本社会"等设想对我国当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但也不能盲目推崇,需理性思考其适应范围及可能带来的现实问题。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苦难和对苦难的超越——《孤独的割麦女》主题阐释
- [作 者]:陈明安
- [主 题 词]:《孤独的割麦女》|忧伤的歌曲|割麦女的弯背|人生的山峰
- 《孤独的割麦女》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作品,诗人借助割麦女的原生态歌声和弯背割麦动作以及自身攀越高山的勇气,表明了对苦难的深切感受,并抒发了要超越苦难的豪迈情怀。首先,割麦女忧伤的歌曲,本质上折射了诗人对生活中的苦难有着深切的体会,否则诗人不可能被割麦女的歌曲所打动;其次,诗人刻画了少女弯背的一抹剪影,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苦难的感受以及对遭受苦难重压的人们的悲悯。在诗人眼中,少女的背不只是因为割麦的原因才弯曲,还有生命中的苦难,诸如生态灾难,或者日常痛苦等一同压弯了她瘦弱的背。面对苦难,割麦女坚毅不屈,这给诗人无穷的力量。诗歌最后描写诗人在攀登险峻的人生之峰过程中,以割麦女为精神榜样去勇攀高峰、超越苦难。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湖北崇阳方言现象初探
- [作 者]:汪航; 葛平平
- [主 题 词]:崇阳|方言|赣语|语音|词汇|语法
- 湖北崇阳地处鄂、赣、湘三省交界地带,由于历史、地理、交通和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方言现象,处于"浊音走廊"地带。本地区的方言被划入赣语系统,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本文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对湖北崇阳方言进行描写和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朦胧的出逃,理性的微光——论《萧萧》中“女学生”形象隐喻
- [作 者]:郝英杰
- [主 题 词]:女学生|萧萧|梦|自由|理性
- "女学""女学生"在中国的出现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已形成一个一定数量的女学生群体,"女学生"被视为"新女性""新文化"的代名词。"女学生"作为一种文化表征参与了《萧萧》中的故事叙述和情节结构,一方面折射出新旧、城乡的对立,一方面隐含着作者对乡村未来、女性命运的朦胧追寻和拷问。本文以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和女性解放观念,探索其小说中的形象隐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