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莫司对肺癌细胞增殖及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分享到:

[摘  要]: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对肺癌细胞增殖及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1.0,10.0,100.0nmol·;L^-1西罗莫司处理肺癌细胞株A549及H1299,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处理72 h后肺癌细胞株增殖抑制情况,判定西罗莫司的敏感株;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西罗莫司处理前后敏感株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核糖蛋白S6激酶1(p-S6K1)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及0.1,1.0,10.0,100.0 nmol·;L^-1实验组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03±;1.01)%,(30.15±;0.98)%,(53.68±;0.99)%,(56.62......更多

[主 词]:肺癌; 西罗莫司; 增殖; 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表达
[作  者]:李琳琳; 项保利; 薛乾隆; 刘建华
[作者所在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期  刊]: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I S S N]:1001-6821
[年,卷(期)]:2018,34(14)
[页  码]:1645-1648

同期文章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大鼠脾c-fos表达的影响
[作  者]:周孝道
[]: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剖宫产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对剖宫产大鼠脾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孕18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1,不进行剖宫产;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鞘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0μL和10,30,50μg·kg^-1的右美托咪定,并进行剖宫产术。建模后6 h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脾c-fos蛋白表达情况,分别于建模前及建模后24,48,72 h检测各组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结果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c-f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分别为(75.33±10.14),(54.22±9.95),(43.54±7.83),(32.47±6.71)个/视野,对照组为(22.33±6.1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并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升高呈降低趋势(P〈0.01)。建模后24-72 h,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TWL明显缩短,MWT明显降低(P〈0.01);建模后24-72h,低、中、高剂量实验组TWL较模型组延长,MWT较模型组升高,且随时间的延长及右美托咪定浓度的升高TWL逐渐延长,MWT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通过降低脾c-fos蛋白表达减轻剖宫产引起的痛敏,并与右美托咪定浓度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干眼小鼠模型眼表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的影...
[作  者]:王彦方
[]:干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干眼小鼠模型眼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构建干眼小鼠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25只小鼠分为模型组(n=8,16眼)、阳性对照组(n=8,16眼)和实验组(n=9,18眼),另选10只未给予任何处理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给予b FGF滴眼,每次5μL,每天3次,阳性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每次25μL,每天3次,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滴眼,连续干预5 d。观察小鼠干眼症状指标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眼球角膜组织病理变化;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角膜炎症指数、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实验(SIt)分别为(10.22±2.06)分,0.09±0.02,(4.52±0.26)s,(5.26±0.52)mm/5 min,模型组分别为(11.02±2.25)分,0.52±0.06,(2.02±0.21)s,(4.00±0.32)mm/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完整、光滑,结膜穹窿部杯状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实验组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573.15±22.13),(174.25±12.36)μg·g^-1,模型组分别为(236.48±41.28),(223.51±23.48)μg·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 FGF对小鼠干眼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干眼小鼠临床症状,抑制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干眼眼表炎症反应有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几丁糖对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
[作  者]:赵华飞; 王维新; 崔硕; 卢飞; 袁正江
[]:周围神经再生|几丁糖|周围神经损伤|瘢痕
目的研究局部用几丁糖对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12只)和实验组(12只)。以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模型。建模成功后,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吻合口周围滴注0.9%NaCl 50μL;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吻合口周围滴注液态几丁糖50μL,使几丁糖包绕坐骨神经吻合口。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坐骨神经吻合口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给药后4周,实验组和模型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分别是0.22±0.06,0.28±0.03;这2组的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分别是0.47±0.06,0.36±0.06,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这2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分别是(80.33±7.37),(54.33±12.06)n,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凝胶可预防神经周围黏连,具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瑞舒伐他汀介入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作  者]:何玺君; 彭余江; 李慧勇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瑞舒伐他汀|介入治疗|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介入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Notch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SD大鼠以立体定向仪脑内注射自体血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n=32)及实验组(n=32),另选32只SD大鼠,脑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n=32)。实验组建模后2 h后以微创介入联合术后10 mg·kg^-1·d^-1瑞舒伐他汀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则仅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灌胃5d。以Garcia评分法评估并比较各组大鼠术后12,24,72 h及5 d时的神经功能;另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各组血肿周围组织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及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 h至术后5 d,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Garcia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且均以72 h最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Garci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24,72 h和5 d实验组大鼠Garcia评分显著升高(P〈0.05)。术后5 d,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Notch1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68±1.27)%,(40.23±3.14)%,(22.35±3.93)%;NF-κB p56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5.05±2.01)%,(50.63±1.80)%,(39.38±1.78)%。术后72h和5 d,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Notch1、NF-κB p56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下调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 p65及Notch1蛋白表达相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的建立
[作  者]:安祯祥; 何远利; 王敏; 黄丹; 陈玲; 陈昱江
[]:肝星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上皮细胞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条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用TGF-β1诱导建立上皮间质转化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基处理72 h,模型组加入4个质量浓度(1.25,2.5,5.0,10.0 ng·mL^-1)TGF-β1处理72 h,分别命名为模型-Ⅰ、-Ⅱ、-Ⅲ、-Ⅳ组;模型Ⅲ组诱导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24,48,72 h;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snail基因水平。结果模型组-Ⅱ、-Ⅲ、-Ⅳ组的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9±0.07,0.28±0.03,0.34±0.10,与空白对照组的0.94±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模型组-Ⅱ、-Ⅲ、-Ⅳ组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为1.39±0.25,1.23±0.14,1.06±0.13,模型组-Ⅱ、-Ⅲ组与空白对照组的0.91±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同时,在诱导HSC 72 h,模型Ⅲ组的snail基因水平为5.00±1.59,与空白对照组的1.17±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0 ng·mL^-1TGF-β1诱导细胞72 h,能成功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简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刊物|北京大学|公开发行|国内外|研究所
《中国临床药理杂志》(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1985年1月创刊,现为半月刊,每月17,28日出版,国内刊号:CN 11-2220/R,国际刊号:ISSN 1001-6821。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第九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医药院、所的从事临床与临床药理学以及医药管理学的128名专家教授组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葛根素通过抗氧化应激对亚慢性乙醇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  者]:郭海明; 朱梦媛; 申会涛; 于振楠; 赵学梅; 田华
[]:葛根素|亚慢性乙醇脑损伤|氧化应激|前额叶皮层神经元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亚慢性乙醇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通过连续大量灌胃给予乙醇4 d建立亚慢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从灌胃给予乙醇第1天起,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 Cl 5.0mL·kg^-1·d^-1;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腹腔注射葛根素50,100,150mg·kg^-1·d^-1,连续7 d。以血液乙醇浓度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液乙醇浓度,Y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FJB染色评价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数量,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大量灌胃给予乙醇1-4 d,大鼠血液乙醇浓度显著增加并持续高于人类的醉酒状态(〉320 mg·d L^-1)。给药后,正常组、模型组与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大鼠自发反应交替率分别为(76.18±5.70)%,(38.61±5.70)%,(45.70±4.39)%,(74.46±2.77)%和(75.62±6.89)%;这5组的SOD活性分别为(15.18±1.81),(7.88±0.97),(9.20±0.88),(14.53±0.89)和(14.36±0.70)U·mg^-1;这5组的MDA活性分别为(1.04±0.04),(1.31±0.06),(1.24±0.03),(1.10±0.07)和(1.08±0.09)μmol·mg^-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葛根素可通过增加SOD活性、减少MDA水平,发挥对抗亚慢性乙醇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生物样本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挑战
[作  者]:张媛媛; 王亮; 程龙妹; 毕国放; 李媛媛; 王晓芳; 刘泽源; 曲恒燕
[]:生物样本|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样本指南
生物样本信息化管理不论是在生物样本库还是在临床试验中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通过整理国外生物样本信息化管理的探索经验,同时列举国内临床试验可能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总结生物样本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挑战,以期有助于我国的生物样本信息化管理建设,从而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  者]:黄大海; 林明强; 吕有凯; 王秋婷; 王日兴
[]:利奈唑胺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安全性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MRSA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15 mg·kg^-1万古霉素,q12 h,静脉滴注;试验组予以利奈唑胺每次600 mg,q12 h,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35例/37例)和78.38%(29例/37例),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89%(34例/37例)和72.97%(27例/3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RP分别为(35.73±6.41)和(42.30±6.88)mg·L^-1,TNF-α分别为(163.49±25.10)和(187.41±26.55)ng·L^-1,PCT分别为(3.20±1.51)和(5.12±1.62)mg·L^-1,CD4^+分别为(39.86±5.34)%和(35.10±5.12)%,CD4^+/CD8^+分别为(2.11±0.25)和(1.93±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和发热,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和皮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92%和1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的分析
[作  者]:樊东升; 凌曦; 赵志刚; 李新刚
[]: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文献计量分析|科学引文索引
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1986年至2017年有关NSCLC靶向治疗的文献,分析其年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和被引情况。结果共检索得655篇文献,数量有限但是增长迅速。美国的发文量占全球的34%,并有4个机构发文量排进前10;我国发文量占全球的20%,并有4个机构发文量排进前10。全球以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表文章最多,国内以山东大学发文最多。结论 NSCLC的靶向治疗是全球新兴的研究热点之一,美国在该研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我国发文量较大但仍与国际前沿研究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