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文章
芒种
- 文化视角下《围城》的隐喻翻译
- [作 者]:蒋岚
- [主 题 词]:隐喻翻译|《围城》|文化视角|20世纪70年代|语言现象|隐喻意义|跨文化翻译|日常生活
-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如词组、成语、歇后语、诗歌、广告台词等语言行为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关于隐喻的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将隐喻作为认知方式进行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丰富人类语言文化,促进人们认识社会文化。作为一种语言存在,文学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而隐喻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识别隐喻的方式与功能,寻找语境和隐喻意义的关联,成为隐喻翻译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为例,探讨跨文化翻译中的隐喻翻译。
芒种
- 巴尔蒂斯绘画艺术中的精神世界
- [作 者]:温新建
- [主 题 词]:精神世界|巴尔蒂斯|绘画艺术|精神分析学说|客观事物|西方绘画|20世纪|弗洛伊德
- 西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家开始重新认识他们所生活的多元世界,他们感知到视觉无法到达的精神世界的存在正等待他们去探索与发现。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们已然不再满足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摹写,进而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要求揭示人的灵魂世界,要求超越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揭示其永恒的内在品质。巴尔蒂斯就是其中之一。
芒种
- 现代性视野下英文诗歌的诗画艺术——以威廉·布莱克为例
- [作 者]:韩燕琴
- [主 题 词]:威廉·布莱克|现代性语境|诗歌|插图|听觉艺术|出版印刷业|浪漫主义时期|诗与画|印刷术|创作
- 谈到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诗画关系时,威廉·布莱克(Wiliam Blake)这个英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兼画家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只有在现代性语境中,我们才能理解布莱克的诗画艺术之间那种略带生硬的关系。一、威廉·布莱克的诗画艺术布莱克最初是一个版画家,后来写诗时自己为每一部诗集画插图,同时用凸版印刷的方法将诗画一起印刷发行。1783年,他出版了诗集《诗的素描》(Poetical Sketches),这一书名本身就是诗与画的结
芒种
- 宋代院体花鸟画艺术特点刍议
- [作 者]:鄢彬彬
- [主 题 词]:文人花鸟画|院体画|宋代|艺术特点|艺术风格|绘画风格|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画|创作态度
- "院体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又称"院体""院画",狭义的概念指宋代翰林画院之作。院体画作画讲究法度,风格华丽细腻,重视形神兼备。用笔设色工整细致,构图严谨,富丽堂皇,有较强的装饰性。宋代院体花鸟画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文人花鸟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风格成因宋代院体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写实风格的高
芒种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
- [作 者]:邵勤
- [主 题 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外国诗歌|人生哲学|创作背景|专制统治|人的成长|处世态度|社会现状
- 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民族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的他一生致力于革命,反对专制统治制度,与黑暗势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读者常说,他的诗有着丰富的内在美和抚慰心灵的人情味,对青年人的成长有着特别的益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在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创作的,语言亲切、平实、流畅,短短的一首诗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一些人将其看成是自己人生奋斗路上的座右铭,一些人用它教育人、鼓舞人,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传世经典。面对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外国诗歌,我们应如何欣赏它呢?主要从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现状、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这一首诗歌所体现出的特征和风格等角度人手,下面将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芒种
- 爱到“无字”:张洁后期婚恋小说创作解读
- [作 者]:郑璇
- [主 题 词]:小说创作|《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张洁|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解读|婚恋|领军人物
- 一、引言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洁于20世纪70年代初登文坛,至1979年,张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位揽获长篇、中篇、短篇三项国家级奖项的作家,张洁无疑是中国女作家群体中的领军人物。[1]陈思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称赞张洁的创作:“那一路富于勇气的探索,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2]的确如此,作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旗手的张洁在创作中一直勇于探索,使其不同阶段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色,为评论界所称赞。
芒种
-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主题——以霍尔顿人物成长觉醒分析为例
- [作 者]:庞静
- [主 题 词]:《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人物形象|霍尔顿|觉醒|“垮掉的一代”|20世纪文学|叛逆者形象
- 一、引言一部作品能够赢得一个读者的喜爱,首先要有某种精神或者感悟迎合读者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作品。作者塞林格抓住了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叛逆者形象霍尔顿。霍尔顿代表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城市青年的苦闷和彷徨,在他身上凝聚着“垮掉的一代”的许多特征。作者笔下的霍尔顿就是“垮掉的一代”的叛逆者形象的代表,而这个叛逆者恰恰就是在这游荡的三天两夜中慢慢觉醒,慢慢成长的。根据文本,笔者试图通过对作者写作小说的美国环境背景、主人公霍尔顿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
芒种
- 浅谈《清明上河图》艺术语言的传达
- [作 者]:王沛
- [主 题 词]:《清明上河图》|艺术语言|艺术价值|著名画家|语言传达|艺术造诣|张择端|作品
- 张择端,北宋晚期著名画家,画技高超,才华横溢,作品为宋徽宗亲自命题,作于偏僻农舍,后被收入皇宫内府。《清明上河图》规模庞大,场景繁多,但结构严谨,繁而不冗,多而不乱。整幅画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市郊景色画、汴河之景以及城内街市之景。画中人物有815人,各种牲畜60多匹,房屋楼阁300多栋,车辇轿乘20多辆,是风俗画中颇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如此丰富多彩的画面,作者不仅将基本内容表现了出来,并且都城汴京的繁华、人物的神态、场景的转换等在作者笔下展现得生动逼真,充分传达出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可见张择端技艺之高超。[1]文章主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将作品的艺术语言传达出来的,这也是我们领略作品的艺术价值、感受作者高深的艺术造诣的过程。
芒种
- 白居易诗歌意象的美学特征分析
- [作 者]:罗雅文
- [主 题 词]:诗歌意象|白居易|美学特征|诗歌创作|美学风格|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意象运用
-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范畴,而素以高产和高质量著称的白居易,更是在其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各种类型的、大量的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但达到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效果,而且还表现出了特有的美学风格。本文从自居易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运用谈起,就这些意象所呈现出的美学风格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能够获得对其创作更加本质和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