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文章
文化学刊
- 读《清史·朴学志》管见
- [作 者]:来新夏
- [主 题 词]:《清史·朴学志》|评论
- 新编《清史·朴学志》编撰的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前此有关著述所未见之篇目,但也有一些略欠之处。在此对新《清史·朴学志》在篇章命名、体例、内容等方面的欠妥之处略陈管见。
文化学刊
- 蔚县碑刻所见戏曲资料
- [作 者]:王鹏龙 刘晋萍
- [主 题 词]:蔚县|戏曲|碑刻
- 蔚县历史悠久,现存部分碑刻涉及了祭赛演剧、剧场修建、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颇具地方特色,是了解和研究蔚县古戏台与戏曲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
文化学刊
- 中国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类型
- [作 者]:周庆生
- [主 题 词]:跨境民族|少数民族语言|类型|大语言|小语言
- 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跨境而居的中国少数民族有33个。本文旨在描述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识别的少数民族及其语言,未涉及上世纪80年代之后未识别的族群及其语言。为了行文方便,同时参考国际同行的划分,我们管一个国家使用人口在15万人以上的非强势语言,叫"大语言";管使用人口在15万人或15万人以下的非强势语言,叫"小语言"。从跨境语言功能的强弱及使用人口的多少,将上述33种语言分为5类:(1)"内弱外强"类,即境内弱势,境外强势;(2)"内大外大"类,即境内境外均为大语言;(3)"内大外小"类,即境内大语言,境外小语言;(4)"内小外大"类,即境内小语言,境外大语言;(5)"内小外小"类,即境内境外均为小语言。
文化学刊
- 话说“特立独行,刚介有守”
- [作 者]:艾珺
- [主 题 词]:家学渊源|宋末元初|朱熹|理学家|南宋|陶宗仪|故事|著名|冯梦龙|诵经
- 言说这个题目,首先还是从胡长孺这个人来破题。胡长孺(1240—1314),字汲仲,号石塘,宋末元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西城街道山下村)人。他出生于几代传承的经学世家,远祖胡邦直、祖父胡岩、父亲胡居仁均为宋朝的名进士,可谓家学渊源深厚的书香门第。他幼承家学,自小即勤奋刻苦,曾拜著有《大学辨问》的青田著名学者余学古为师,传承著名的朱熹嫡传弟子叶味道(字学道,1222—?,朱熹的好友、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叶适之
文化学刊
- 地方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 [作 者]:张明昊
- [主 题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互动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其中当然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目前为止,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其实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而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融的关系。各个地方应该积极推进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政策保护。本文主要根据现在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阐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学刊
- 漫议“梅香”
- [作 者]:苏菁
- [主 题 词]:梅香|丫鬟|代称
- "妻妾败纲常,梅香完节操"是李渔《连城璧》末集的题名,其中"梅香"与"妻妾"相对,已知妻妾皆为男子之妇,那么梅香又是什么呢?《汉语大词典》和《辞海》都有"梅香"是婢女代称的解释。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以"梅香"为名的丫鬟形象,梅香在这一时期已经完全成为丫鬟的代称,为何不把丫鬟叫做"菊香""兰香",而单单以"梅香"当做丫鬟的通称?
文化学刊
- 简论当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
- [作 者]:王路 洪晓楠
- [主 题 词]: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精神文化生活
-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问题在党的重大决策与党的文献中多次被提及并且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阐释当代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等新特点及其原因。
文化学刊
- 《小时代》,大症结
- [作 者]:乔世华
- [主 题 词]:文学阅读|郭敬明|《小时代》|物质
- "贵近贱远""喜新厌旧"是青少年文学阅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所以经典阅读遇冷、郭敬明《小时代》一类作品在青少年中的热销热读也不足为奇。《小时代》内容空洞,充斥着物质崇拜现象,也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所存在着的一些病症。
文化学刊
- 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论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 [作 者]:卢芳
- [主 题 词]:十七年文学|知识分子|工农结合|左倾政治
- 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的结合在十七年时期中被认为是知识分子改造的有效途径。作者萧也牧进行了文本的尝试,写出了这一范畴。作品中对贫农出身的革命干部妻子大胆地表达了知识分子丈夫的观点,表现了二人不同出身造成的矛盾冲突与最终的冰释前嫌。写作笔端清爽、风趣泼辣。但在左倾政治条件下,小说受到批判,作家被批斗,直至死于干校。其文学现象值得后人深思。
文化学刊
- 幻想与梦想:儿童思维的跨学科研究
- [作 者]:阿里达·阿里森 刘杨
- [主 题 词]:儿童文学|儿童梦想|文艺评论|童年认知|儿童幻想
- 许多孩子都被成人教导去阅读非虚构文学作品或其他对考试"有用的"书籍。在本文中,阿里森博士通过种种事例论析这是完全不可取的,幻想文学不仅会提升想象力,并且会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儿童认知的发展。文中广泛引用了当代经典文学作品,例如《哈龙与故事海》(Haroun and the Sea of Stories)、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及苏斯博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