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文章
亚热带植物科学
- 德保苏铁珊瑚根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分析
- [作 者]:王运华 陈庭 李楠
- [主 题 词]:德保苏铁|珊瑚根|均一化|cDNA文库
- 以德保苏铁珊瑚根为材料,利用DSN(duplex-specific nuclease)均一化与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经检测原始文库滴度为1.5×106 cfu·mL-1,文库重组率达97%,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 kb。从文库中随机挑取192个cDNA克隆测序,获得175条高质量EST序列,装备成165条unique序列,其中包括7条contigs和158条singlets,EST冗余度为5.71%。将获得的174条干净的高质量EST序列与NCBI非冗余核酸库(NT)和非冗余蛋白库(NR)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值≥200,一致性≥60),其中66.1%(115)的EST序列发现了与其同源的序列,而33.9%(59)的EST序列未发现与其显著同源的序列。构建德保苏铁珊瑚根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为功能性标记开发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平台。
亚热带植物科学
- 青葙花药发育的结构和组织化学观察
- [作 者]:郭娇娇 郭笑娟 宋铁蛋 田惠桥
- [主 题 词]:青葙|花药发育|形态学|多糖|脂类
- 对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花药发育的结构和组织化学(多糖和脂滴)特征进行观察。青葙小孢子发生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药壁为典型四层,绒毡层属于同型绒毡层。成熟花粉为二胞型。早期花药中的淀粉粒和脂滴均较少,绒毡层细胞至小孢子晚期退化为体积较大的脂块。二胞花粉时期的中层细胞退化为脂滴。早期二胞花粉中先出现多糖颗粒,晚期的成熟花粉中积累大量淀粉粒和较少的脂滴为营养储存物。
亚热带植物科学
- PEG对紫荆花粉萌发的影响(简报)
- [作 者]:王晓亮
- [主 题 词]:紫荆|PEG|花粉萌发
-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花粉为材料,采用人工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PEG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对紫荆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有促进作用,且以20 g·L-1浓度处理最佳,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
亚热带植物科学
- 鼓浪屿树木种类、分布及生长状况探究
- [作 者]:方水池
- [主 题 词]:鼓浪屿|树木|种类|分布
- 采用路线踏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对厦门市鼓浪屿岛上树木的种类、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鼓浪屿树木(含木质藤本,按恩格勒系统)共75科296种(含亚种、变种、品种),其中本地原生种31科49种,外来种60科247种。岛上保留的外来树种,多为岛上居民多年来自发引入。岛上有古树名木17种178株。同时提出对岛上树木的保护建议。
亚热带植物科学
- 非洲马铃果种子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和生物活性研究
- [作 者]:刘韶松 童庆宣 郑志忠 陈良华 康炼常 郑远斌 明艳林
- [主 题 词]:非洲马铃果|含量测定|细胞毒活性|抗氧化活性|DPPH法
-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非洲马铃果种子总生物碱、总黄酮、水溶性多糖含量,MTT法测定乙醇提取物不同分离部位的细胞毒活性,以及DPPH法测定不同分离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非洲马铃果种子总生物碱、总黄酮、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5.70%、0.41%和3.04%;各分离部位中总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最强,其对人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正常肝细胞株Chang-liver的IC50值分别为11.99±2.22、8.72±6.11和7.31±4.39μg·mL-1;各分离部位中正丁醇相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值为0.268±0.002 mg·mL-1。
亚热带植物科学
- 木兰科5个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 [作 者]:赵强民 何子灿 王亚玲
- [主 题 词]:木兰科|种间杂种|减数分裂
- 对木兰科5个二倍体人工杂交后代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杂交F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在减数分裂中期I有个别二价体提前分开形成单体;中期I还存在异型二价体,说明杂交亲本间(种间)都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但这种变异仅停留在基因水平上;后期I偶有染色体桥出现。杂种F1代的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能形成生活力正常的生殖孢子。可预期的是自然界中木兰科属内种间的自然二倍体杂种可自行繁衍,经过一定繁衍周期后,即可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种群的新种。
亚热带植物科学
- 福建兰科羊耳蒜属一新记录种——紫花羊耳蒜
- [作 者]:王小夏
- [主 题 词]:羊耳蒜属|紫花羊耳蒜|兰科|新记录种|福建
- 报道了福建兰科羊耳蒜属Liparis植物一新记录种——紫花羊耳蒜Liparis gigantea C L Tso,。该种与见血清L.nervosa(Thunb ex A Murray)Lindl.非常相似。但前者花较大,中萼片长达1.8~2 cm,花深紫红色,后者中萼片长度小于1.6 cm,花绿色,略带紫色,不呈深紫红色,可以区别。
亚热带植物科学
-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梯度变化
- [作 者]:李新华 王勇 朱振林
- [主 题 词]:物种多样性|群落组成|典型湿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典型湿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芦苇-香蒲群落到翅碱蓬群落梯度上:(1)群落物种丰富度呈波动性变化,旱柳-芦苇-白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其次是芦苇-柽柳-翅碱蓬群落、芦苇-香蒲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翅碱蓬群落的物种丰富最低;(2)群落的α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与丰富度的变化格局不太一致,其中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与P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波动性的下降趋势,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波动性的上升趋势;(3)群落的β多样性变化格局也不完全相同,其中相异性系数呈波动性降低趋势,Copy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主要与生境变化有关。
亚热带植物科学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萌发的影响
- [作 者]:林伟 李云 黄永芳 龚海光 杨亚慧 查钱慧
- [主 题 词]:降香黄檀|种子|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物质
- 用6-BA、IBA、GA3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进行萌发处理,测定降香黄檀种子中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降香黄檀种子在不同的萌发处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萌发结束时淀粉含量由第3 d的0.6%下降至0.2%以下,其中6-BA处理后种子萌发前期(3~6 d)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后期则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趋势;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