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历法背景
分享到:

[摘  要]:

文章探讨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历法背景.十天干以记10日数和"地以五为制"为核心基础理论,并记人体的部位、病位,以"地以五为制"分配五方配应五行五脏及化五运,十天干五行生克属性决死生,十天干记日数的模型是八卦月体纳甲图、河图、洛书.十二地支以记12月数和"天以六为节"为核心基础理论,十二地支配应天地人三才四正,合为"八正".丑未辰戌土属于地道四正,居中不主时,在四时之末.十二地支的模型是太阳南北回归线往复视运动360日圆周太极图.十天干、十二地支的阴阳属性按"阴道偶而阳道奇"分别,单数甲、丙、戊、壬为阳干,偶数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单数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偶数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并以"天以六为节"分为六气,有天道六气、地道六气、人道六气之分.科学破解同化的日食、月食实质.

[主 词]:十天干; 十二地支; 八正; 日数; 月数; 月体纳甲图; 太极图; 日食; 月食
[作  者]:田峰; 田合禄
[作者所在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期  刊]:中华中医药杂志
[I S S N]:1673-1727
[年,卷(期)]:2024,(3)
[页  码]:1171-1180

同期文章

中华中医药杂志

藏医日擦贡布乃与中医附骨疽辨证治疗对比研究
[作  者]:尕藏措; 刚焕晨雷; 降拥四郎
[]:藏医|日擦贡布乃|中医|附骨疽
中医附骨疽是由慢性骨髓炎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感染;根据藏医理论,该疾病属"日擦乃"范畴,称为"日擦贡布乃".中医和藏医在医疗实践中对该病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诊疗经验,本研究将藏医日擦贡布乃与中医附骨疽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法治则等进行系统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医学对附骨疽的诊治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各医学体系应经过系统临床研究后,各自发挥特色,在联合治疗附骨疽方面优势互补.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三平祖师公药签用药特点研究
[作  者]:蔡秋梅; 韩春雯; 张丽娜; 潘伟滨
[]:三平祖师公|药签|四性|五味|归经|毒性|功效元素|文化
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方法统计整理三平祖师公药签75首方药以探讨药签用药特点,从中医医学理论上剖析药签的起效机制,为科学传承中医药民间文化拓展平台.方法:运用Excel软件数据处理系统,对药签处方药物的性能、功效元素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用药特点.结果:三平祖师公药签用药共49味,选药平和无毒,以甘草、茯苓、当归、牛膝、山药为常;四性以平、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要;归经以入脾、肺、肾经为重;药物功效以健脾祛湿为首.结论:三平祖师公药签用药精简,其立法参闽南气候湿热之实,组方量病患久疾中虚之情,重视甘平之药培补中焦以恢复元气,配伍合理,用药平和,与医理相符,值得科学传承.

中华中医药杂志

雪莲口服液影响肠道菌群改善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及细胞因子表达的机制
[作  者]:罗剑; 王灵锐; 丛珊; 张晨曦; 罗莉
[]:类风湿关节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雪莲口服液|肠道菌群|炎症因子
目的:明确雪莲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大鼠肠道菌群而改善关节炎症及细胞因子.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经雪莲口服液治疗、肠道菌群衰竭后再治疗、移植肠道菌群(FMT),观察各组大鼠足爪肿胀度,ELISA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 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E染色观察滑膜病理,16SrRNA检测肠道菌群.结果:雪莲组与雷公藤组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 β、IL-6显著降低(P<0.05),IL-10、TNF-α显著升高(P<0.01),关节肿胀度减轻(P<0.01),雪莲组肠道菌群较模型组更接近正常组;进行肠道菌群移植后,雪莲粪便组、雷公藤粪便组、正常粪便组以及正常大鼠灌胃雪莲粪便组大鼠关节肿胀度较模型粪便组明显好转(P<0.01),滑膜增生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去除肠道菌群干预后,经过雪莲治疗后,雪莲菌群衰竭组大鼠关节炎症较盐水菌群衰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雪莲口服液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影响炎症因子,改善关节炎症.

中华中医药杂志

民族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外治法概述
[作  者]:罗礼仪; 陈普
[]: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外治法
增生性瘢痕的发病率高,几乎是外伤、烧伤、手术后的普遍结果.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一般使用激光、压力、硅胶制剂、表皮移植以及联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民族医药治疗增生性瘢痕特色鲜明、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相较于内服药物、激素、激光等疗法,民众对传统医药外治法的接受度较高.因此,笔者通过查阅近30年藏、蒙、维、傣及其他少数民族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出少数民族治疗此病的特色外治法,以期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促进民族医药特色外治法的发展.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医智能诊疗研究中的数据标准化瓶颈和处理策略
[作  者]:李新龙
[]:中医智能诊疗|诊疗数据|标准化|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是一个以医师为主体、医患互动的,动态和个体化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主观因素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数据标准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多种辨证体系和学术流派并存加剧了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数据元名义不统一且难以量化、结构化程度低且多源异构.中医诊疗数据的处理策略,根据处理对象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复合义项拆分、缺失项补充、同名异义项区分、异名同义项统一等;根据标准化处理与数据采集先后不同可分为前标准化、同步标准化和后标准化处理等.中医药诊疗数据标准日趋完善,标准兼容性和可应用性日益提高,标准化预处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为数据标准化的自动化、后台化和高效化提供可能,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将成为中医诊疗疗效稳定和诊疗过程可重复的保障.

中华中医药杂志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中医舌诊研究进展
[作  者]:付洪媛; 屠立平; 李勇枝; 许家佗
[]:舌诊|近红外光谱|反射光谱|光谱预处理|特征波长筛选|研究进展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舌质、舌苔颜色、舌形的量化判断,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依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模型对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分析的方法,具有分析精度高、重现性好、实时分析的优点.近红外光谱的舌诊客观化研究,将光谱分析技术与中医舌诊相结合,从近红外波段范围探索舌体反映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为中医舌诊客观化提供更新的方法学研究途径.文章简要介绍近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并从光谱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归纳舌诊近红外光谱法相关研究与应用进展,系统梳理了光谱技术在病、证分类,血液成分定量预测,舌象特征提取以及舌下络脉研究取得的进展,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方向及展望.

中华中医药杂志

眼针眶内直刺安全性与解剖学结构的探讨
[作  者]:李丽芳; 周鸿飞; 张威; 田维柱
[]:眼针|穴区定位|眶内直刺|眼部解剖
眼针疗法是一种微针疗法,该针法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眶内直刺为其针刺手法之一,虽然疗效确切,但临床应用较少,原因在于眼部解剖结构复杂,针刺后出血可能性较大,患者接受程度较低等.现行的眼针眶内直刺操作规范对其针刺安全性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缺乏解剖学数据证明其安全范围.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从古代医家对危险穴的认识和田维柱教授的相关临床经验角度,在现代解剖学认识的基础上,厘定眼球与眼眶之间解剖间距,寻找眶内直刺的针刺方向、进针点、进针深度,以期对眶内针刺操作规范进行补充,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使眶内直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作  者]:朱博文; 姚重界; 孔令军; 朱清广; 曹奔; 任君; 张帅攀; 房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推拿|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一种青少年高发的严重危害脊柱健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脊柱三维结构的畸形、脊柱疼痛和姿势障碍.AIS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理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手法治疗AIS,以其理论及方法的多样性和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系统整理和分析了近年来手法治疗AIS的相关研究文献,从中医对AIS的认识,手法治疗AIS的理论体系及操作特点等方面概述手法治疗AIS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手法治疗AIS的临床研究和机制探索提供参考和思路.

中华中医药杂志

从"肝木曲直"论治郁证
[作  者]:金珏; 陈晓
[]:肝木曲直|《黄帝内经》|郁证|躁郁
"肝木曲直"是《黄帝内经》对于肝木生理特性的概括.郁证,是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以气机郁滞为病机的一类病证.然郁证当中,亦可见情志表现多样,或呈现躁郁相兼的特征,辨治困难.文章通过挖掘"肝木曲直"的内涵与作用,探讨此类郁证的辨治.《黄帝内经》论及脏腑病情志病状以心肝为主,犹以肝病的情志失常呈现躁郁兼具的特点,或与"肝木曲直"一体两面的特殊生理特性有关:肝用"曲直"以达"敷和"之态,"曲直"之用相反相成,可调控形神藏泻与张弛."曲直失用"则调控失司,情志变化失常,容易表现为躁郁对立相兼的特征.论治当参考《黄帝内经》脏腑苦欲补泻理论,借鉴《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小补肝汤思路,辛补酸泻,相反相成,恢复肝木曲直之用,以达治疗目的.

中华中医药杂志

肩袖损伤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  者]:张献泉; 曾令烽; 周光辉; 古卓栩; 罗明辉; 窦耀星; 梁桂洪; 刘军
[]:肩袖损伤|辨证论治|证候|规范|述评
中医证候规范化是中医实现现代化及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肩袖损伤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中医药疗法在治疗肩袖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迄今肩袖损伤的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仍不规范,使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扰,不利于实现中医现代化.因此,为了推动中医在肩袖损伤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必要对现有的辨证分型和证候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和探讨.文章主要阐述肩袖损伤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肩袖损伤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